2017年5月17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OS ONE》杂志在线发表了英国伯明翰大学李白博士研究组和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刘伟佳博士研究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同家境更为殷实的城市本地家庭的孩子相比,在中国城市中生活的流动人口的子女的肥胖率更低,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不在身边,不受他们过度喂养。流动儿童接触到不健康的零食的机会更少,学业压力更小,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身体活动和玩耍,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流动儿童肥胖率较低的情况。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下,数百万的中国家庭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生活,期盼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流动儿童仍然面临肥胖率上升的风险,因为与本地许多家庭的孩子不同,流动儿童的父母工作时间较长并时常上夜班,导致在放学后他们缺乏父母在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的的照看和陪伴。另外,流动人员认为他们居住的社区安全感较差,从而限制了孩子们户外独立身体锻炼和活动的机会。
研究人员合作在广州市的几十所学校中与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老师们进行访谈。文章探讨了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对儿童肥胖导致因素观点(perceived causes)的差异。这是首次通过定性研究方法,探索并发现中国城市地区流动和本地人口之间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差异的研究。
李白博士说:“儿童肥胖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特别是在中国,但鲜有人研究过那些随着父母迁往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的健康状况。显然,预防流动儿童肥胖率上升的重要一步是了解其父母、祖父母和老师对儿童肥胖原因的看法。”
她补充,7岁至18岁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5%超重或肥胖,人口数字相当于3043万人。本地家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与孙辈们生活在一起,经常要担起负责照顾自己孙辈的任务,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把孩子的肥胖看作是健康和富足的标志,从而过度喂养孙辈。
而流动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仍然生活在家乡,对下一代的照看教养没有影响。
流动儿童在放学后接触不健康零食的机会较少,因为他们必须赶公共汽车回家——在校内上下车。然而,本地儿童经常从无证街头商贩那里购买高脂高糖的食物,或者是在校门口由带着零食的祖母或外婆接送。
“虽然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本地儿童肥胖情况比流动儿童更普遍,但最近的趋势表明,从农村迁来城市的儿童的肥胖率出现了更为急剧的增长。” 李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凸显出量身定制干预措施的必要性,以防止超重或肥胖的流动儿童人数大幅增加及由此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健康后果。”
“对本地人口的未来干预措施应包括对祖父母的教育,执法限制校外非法食品商贩,以及重新平衡学校教学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双重责任、增加身体活动机会。另一方面,在流动人口中,干预措施应侧重于支持父母,并在校外提供更多的身体活动机会。”
早前的研究表明,广州居民中的儿童肥胖率为20%,而流动儿童肥胖率为14.3%。流动人口现在占中国各大城市人口的比例达50%一般来说,他们的收入和教育水平通常低于城市本地居民。
早期研究发现,城市儿童中,男孩的肥胖率高于女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人均家庭收入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也随之增加。
刘伟佳博士说:“儿童肥胖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通过与伯明翰大学的合作,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深化对中国儿童肥胖因素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不仅为制定有效的城市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加强了两座城市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本文转载生物帮)